欢迎您来到中版教材有限公司
  •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

产品中心

  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(初中)
  • 书名:中华优秀传统文化(初中)
  • 主编:王志民
  • 版别:中华书局
  • 开本:16
  • 出版时间:2017年
  • 内容简介
  • 教材特色
  • 配套用书及资源
  • 教材品种

    初一至初三(各一册)

     

    内容简介

    一、本教材是根据山东省教育厅《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》要求编写的初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。教材每年级一册,共三册,供七至九年级学生使用。每册分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、毅、和10个主题。其中孝、悌及廉、耻分别合为“孝悌”和“廉耻”两个单元,其他每个主题一个单元,共8个单元,每个单元3课,另有8课山东地方文化常识内容,每年级共32课。

    二、每课主题及课内选文,按照由浅入深、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编排,并参照儒家的推己及人、由近及远的修身之道,力求内容选择的先后顺序符合青少年心智成长规律。

    三、具体编例:每课分“导言”“经典选文”“思考讨论”“延伸阅读”“积累与感悟”五个模块。

    “导言”模块为课本总领性文字,主要从理论方面切入,阐述课本主旨、联系生活实际,与经典相互印证。引导学生把握课本框架、初步了解本课内容。

    “经典选文”部分内容选择紧紧围绕课本主旨内涵,精选历代文献中有代表性的经典语句,加注释、译文。以对主旨义理内涵进行阐述、展开或补充。

    “思考讨论”模块根据课本主旨设置23条与学生生活、学习密切相关的问题,引导学生思考体会本课主旨内容。

    “延伸阅读”根据每课主题内涵,通过讲述古今人物故事,对主题主旨进行阐释。

    “积累与感悟”模块分积累、感悟两部分。积累部分列23条与本课主旨相关且本课“选文”未选的经典名句,或设计引导学生积累的相关提示,以供阅读积累;感悟部分设12条与本课主旨相关的思考或活动提示,以引导学更深层次领会、感悟、理解本课主旨。

     

    主编简介

    王志民,山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,中国孟子研究院特聘院长。原副校长兼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、首席专家。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学者。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、齐鲁文化。曾四次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、一等奖。



  • 教材特色

    一、增加时代的精神所需,道德纲目更加全面

    教材以“八德”为纲目。通过经典专题教育,比较系统地认知、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华美德,明白为人处世之道,完善道德品质,培育理想人格。另增加“毅”“和”二德。前者,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,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。后者,被普遍视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,初中生已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,有必要让他们初步接触、了解。

    二、内容方面,年级与年级之间,课与课之间,栏目与栏目之间,力求编排有序,逻辑清晰

    每课主题及课内选文,按照由浅入深、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编排。精心梳理每课格言、名句的内涵。据此分类编排,使每册内容呈现不同的特征。具体来说,低年级多为具体、感性的规范和事例,高年级相对抽象,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。

    三、在每个主题的选文和故事编纂上,参照儒家的修身之道,便于践行

    每课经典内容选排上,参照儒家的推己及人、由近及远的修身之道,力求内容选择的先后顺序符合青少年心智成长规律。故事选择历史上的典型案例,与主题高度契合,让学生在学习经典之后,能找到历史上的依据,树立榜样。

    四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需求,借鉴《中庸》的教学智慧,精心设置课程栏目,方便教学

    《中庸》中倡导: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,本教材借鉴其蕴含的教学智慧。每课的栏目设置有“导言、经典选文、思考讨论、延伸阅读、积累与感悟”五部分。

    “导言”高度概括本课的文化内涵;“经典选文”根据主题博取众家,“思考讨论”通过与中学生生活、学习高度相关的重要问题设置,展开严密讨论和思考,以启迪心智;“延伸阅读”,提供古今故事案例,增强学生的感知;“积累与感悟”部分,通过增加选文积累,现实问题导引,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现实中去。

    五、深度融合山东地方文化,通过赞山东人,写山东事,更加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,认同并积极践行传统美德

    教材每册“文化常识”单元按历史发展的脉络,选录介绍先秦至明清山东地域历史名人或文化现象,以扩大学生视野,引导学生热爱家乡,尊重民族传统文化,增强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。



版权申明Copyright@2015中版教材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京ICP备20019638号 工信部ICP备案系统